详解無常損失

來源 LBank時間 2020-10-19 09:30:18

流動性提供者的必修課:理解無常損失

在DeFi世界中,Uniswap、SushiSwap和PancakeSwap等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崛起,爲普通投資者打開了新的大門。這些協議利用創新的流動性提供機制,使任何人都有機會參與做市,分享交易手續費收益,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數字貨幣市場的繁榮與活力。


然而,在投身於爲這些平臺提供流動性並獲取收益的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概念不容忽視,那就是“無常損失”。這一概念關乎着流動性提供者的潛在風險與回報平衡,是每個希望涉足去中心化做市業務的個體必須深入瞭解的知識點。本文將詳細剖析無常損失的含義及其產生機制,並探討如何有效地防範與管理這一挑戰,以幫助讀者在享受DeFi流動性挖礦帶來的紅利同時,規避可能遭遇的財務風險。

無常損失的內涵與成因

無常損失,這一術語在DeFi流動性提供領域內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特指流動性供應商在爲自動做市商(AMM)如Uniswap等提供流動性時,由於資產價格波動而可能產生的價值損失。簡而言之,當用戶存入資金池的代幣對中任意一方的價格發生變化時,如果按照當前市場價格將資產提取出來,其總資產的價值可能會低於最初存入時的價值。


具體來說,無常損失的發生取決於存入資產的價格變動幅度。若價格發生劇烈波動,尤其是單邊大幅上漲或下跌,流動性提供者在贖回其份額時,以市場價格計算的資產總值會小於當初按恆定產品市場模型(CPMM)確定的價值,這就導致了無常損失的出現。


儘管如此,在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下,比如存入的是價格波動性較小的穩定幣或者具有錨定機制的代幣對,流動性提供者的無常損失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然而,即使面臨潛在的無常損失風險,許多流動性供應商仍然選擇提供流動性,原因在於他們可以通過交易手續費獲得收益。


例如,在Uniswap上,每一筆通過流動性資金池完成的交易都會產生0.3%的手續費,這些費用會按照LP在資金池中的份額比例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在高交易量的資金池中,即便有可能遭受較大的無常損失,但只要交易活躍且手續費收入可觀,流動性提供者仍有機會實現整體盈利。當然,這需要綜合考慮協議特性、特定資金池的表現、存入資產的價格走勢以及整個市場的環境等多種因素。

無常損失的產生過程與實例解析

在深入探討無常損失如何產生的過程中,讓我們通過一個實際案例來具體說明這一現象。


假設Maria是一位流動性供應商,她選擇在一個自動做市商(AMM)中提供流動性。在這個案例中,Maria將1枚ETH和100枚DAI存入資金池。基於當時的價格比率,即1 ETH = 100 DAI,她的初始資產價值爲200美元。資金池中共有10枚ETH及1,000枚DAI,因此Maria佔有該資金池10%的份額,總流動性爲1萬單位。


當市場波動發生時,比如ETH的價格從100枚DAI上漲至400枚DAI,自動做市商機制下的資金池會發生動態調整以反映當前市場價格。套利者會利用這種價格差異,向資金池注入DAI並提取ETH,直至池中的代幣比例與市場價格相匹配。於是,在ETH價格上漲後,資金池中的資產組合變爲5枚ETH和2,000枚DAI。


若此時Maria決定撤回其流動性,根據她在資金池中10%的份額,她將能提現0.5枚ETH和200枚DAI,合計價值400美元,相較於最初投入的200美元增值了100%。然而,如果Maria並未參與流動性提供,而是持有原有的1枚ETH和100枚DAI,按照新的市場價格計算,這些資產的價值應爲500美元(1枚ETH * 400 DAI + 100 DAI)。這意味着Maria由於提供流動性而產生了“無常損失”,失去了潛在的額外收益100美元。


儘管上述案例中的無常損失相對較小,並且實際情況中,流動性供應商通常可以通過收取交易手續費獲得回報,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存款金額增加以及市場波動加劇,無常損失可能會急劇增大,甚至侵蝕大部分乃至全部初始投資。因此,對流動性提供者而言,在投身DeFi流動性提供之前充分理解並評估無常損失風險至關重要。同時,也需要考慮交易費用收入能否有效抵消可能的無常損失,從而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無常損失的量化計算與影響因素

無常損失的具體金額可以通過一套明確的數學模型來估算。當流動性提供者將其代幣存入自動做市商(AMM)資金池後,如果市場價格發生變化,導致存入時的資產價值與提取時的價值產生差異,那麼這種差異就是無常損失。


隨着市場價差的擴大,無常損失隨之增加。例如,當某資產價格變化從初始比例的1倍上升至1.25倍時,對應的無常損失約爲0.6%;而當價格上漲至1.50倍時,損失迅速增長到2.0%;進一步上漲至2倍、3倍甚至更高時,損失百分比分別躍升至5.7%、13.4%和20.0%,直至達到5倍價差時,無常損失達到了25.5%。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數據並未考慮流動性提供者通過交易手續費獲取的收益,因此實際淨損失可能會因收取的交易費用而有所減少。然而,無論市場價差如何變動,只要資產價格發生相對變化,無常損失就必然存在。這一現象在DeFi世界中尤爲普遍,尤其是在高波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提供中更爲突出。


若想更深入探究無常損失的計算方法及其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表現,可以參閱Pintail等專業資料或研究文章,以便對無常損失有更爲全面和精確的理解。

流動性提供的風險考量與謹慎策略

在DeFi領域,爲自動做市商(AMM)提供流動性是一項潛在收益豐厚但也暗藏風險的投資行爲。無常損失作爲其中的主要風險之一,尤其需要投資者進行審慎評估和管理。


首先,雖然“無常損失”這一術語可能給人一種暫時性損失的印象,但實際上,一旦資產從資金池中提取,基於市場價格波動導致的資產價值減少就很可能轉化爲永久性損失。即使可以通過交易手續費收入一定程度上抵消這種損失,但其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


其次,不同的流動性資金池因所包含資產的波動性差異而面臨不同級別的無常損失風險。高波動性的代幣對往往更容易導致顯著的無常損失,因此,在選擇參與流動性提供時,投資者應當優先考慮那些相對穩定或者波動性適中的資產組合,並建議初期採取保守策略,僅投入少量資金以測試水溫,從而估算實際回報情況。


最後,對於新興的DEX和自動化做市商項目,投資者應保持警惕並進行全面盡職調查。許多DeFi項目通過複製並改進現有模型快速上線,然而,未經市場充分驗證的算法變更可能導致流動性提供者面臨意想不到的風險。任何異常高額的承諾回報都可能預示着潛在陷阱,投資者必須慎重對待此類機會,以免陷入無法挽回的資金損失境地。總的來說,在追求收益的同時,理性評估風險、合理配置資源以及深入理解底層機制是成功駕馭無常損失的關鍵所在。

無常損失的規避與管理策略

在面對無常損失這一挑戰時,流動性提供者可以通過一系列策略來降低風險和潛在損失。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範與管理方法:


1. 多元化投資組合:將資金分散投入多個波動性不同的代幣對或不同的自動做市商(AMM),可以有效平衡整體風險,因爲不同市場環境下各資產的表現會有所不同。


2. 動態調整策略: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當預測到某一資產可能大幅波動時,及時調整在相關資金池中的流動性份額,減少單一資產價格劇烈變動帶來的無常損失。


3. 利用保險產品和服務:隨着DeFi生態的發展,出現了一些針對無常損失的保險產品,通過購買保險以彌補潛在的損失,提高投資安全性。


4. 優化交易策略:對於大型流動性提供者而言,可以通過算法進行更精細的操作,如根據市場價格變化調整流動性提供量、選擇低滑點交易時間窗口等。


5. 關注創新DEX及改進算法:一些新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採用更爲先進的算法設計,旨在降低無常損失的發生概率,例如使用恆定乘積曲線以外的新型曲線模型,或者引入彈性供應機制的資金池。


通過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投資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無常損失問題,在參與流動性提供時更加從容不迫地獲取收益。同時,持續學習和研究新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技術也是至關重要的。

優化算法與新興DEX在降低無常損失中的實踐

隨着DeFi領域的發展,研究者和開發者不斷探索改進自動做市商(AMM)算法以減少無常損失。其中一些創新的DEX正在採用新的定價機制和流動性管理策略來應對這一問題。


例如,Curve Finance等項目引入了針對穩定幣交易設計的特殊曲線,其算法能更好地維持資金池中資產的價格穩定,從而顯著降低由於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無常損失。另外,Balancer Labs推出的動態權重AMM允許用戶自定義資金池內不同資產的權重,並能在一定範圍內根據市場價格自動調整,這有助於緩解單邊行情下無常損失的程度。


此外,OlympusDAO提出的“債券”模式以及Convex Finance等平臺對LP代幣的二次質押機制,則通過提供額外收益和激勵措施,一定程度上補償了流動性提供者可能遭遇的無常損失。


新興的Uniswap V3則引入了集中流動性功能,允許流動性提供者在其預期的價格區間內提供流動性,而不是在整個價格範圍內均勻分佈,從而提高了資本效率並降低了無常損失的可能性。

結語

無常損失作爲DeFi流動性提供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其影響不容忽視。本文深入剖析了無常損失的含義、產生機制以及管理策略,並通過實例解析揭示了市場價格波動對流動性提供者資產價值的影響。在DeFi領域持續創新和發展的背景下,諸如優化算法、多元化投資組合、保險產品等風險管理工具和新興DEX正逐步爲降低無常損失提供解決方案。


未來,隨着市場成熟和技術進步,我們期待更有效的機制來平衡流動性提供者的風險與回報,使更多投資者能在理解和管理無常損失的基礎上,安全且明智地參與去中心化金融市場的繁榮。

交易經濟學DeFi